中 文 名: 美颌龙
拉丁文名: Compsognathus
生存年代: 晚侏罗纪
体 长: 约1米
体 重: 0.83到3.5千克
恐龙食物: 肉食性
化石产地: 欧洲德国、法国等地
恐龙种类: 蜥臀目
在之前几期,我们讲了诸多的的侏罗纪大型蜥脚类植食性恐龙,今天,请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侏罗纪的一种肉食性恐龙——美颌龙。
美颌龙(学名:Compsognathus),又称细颚龙、细颈龙、新颚龙、秀颚龙,是一属小型的双足肉食性蜥臀目兽脚亚目恐龙。它们约和一只火鸡一样大小,生存于约1亿5000万年前的晚侏罗纪。
化石的发现
至今为止,古生物学家已发现两个保存良好的美颌龙化石,一个是1850年代在德国发现,另一个是在将近一个世纪后于法国发现。
许多恐龙的食性是科学家根据化石埋藏情况和周围的环境以及生物演化发展推论得来的,但美颌龙却是几类确知其食性的恐龙之一,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就是:在上述的两个化石标本的体内都发现了小型的蜥蜴化石,这是美颌龙是肉食性的确凿证据。
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美颌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已发现的美颌龙标本只有约1米长,重约3千克,约有鸡那么大,曾被认为是最细小的恐龙。
美颌龙是双足的动物,身体结构十分适合奔跑,它们有着细长的尾巴,且身体控制能力很强,身体协调性也很好,因此能在奔跑时保持身体稳定。它们的头骨狭长,头骨上有很大的眼窝,说明美颌龙的视觉系统在头骨中所占的空间较大,因此它们可能具有良好的视力。
美颌龙前肢比后肢细小,有三指,都长着利爪,用来抓捕猎物。它们的踝部高,足部类似鸟类,显示它们的行动非常敏捷。美颌龙的下颌修长,但没有下颌孔;牙齿小而锋利,适合吃小型的脊椎动物及其他动物,如昆虫等。除了在前上颌骨的前段牙齿外,其他的牙齿都有着锯齿边缘、大幅弯曲。科学家们就是用这个特征来辨别美颌龙及它的近亲。
几十年来,美颌龙都被描述为最小的恐龙,但随着更多的化石不断地被发掘出来,之后发现的小型恐龙,如中华鸟龙、鸟面龙及小驰龙等恐龙的体型更小,但它们都生活在白垩纪,所以美颌龙也是当之无愧的侏罗纪最小的恐龙了。
小驰龙 来源百度百科
德国美颌龙标本 来源:维基百科
美颌龙与成年男性身高对比 来源:恐龙网
美颌龙化石 来源:恐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