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安市民田女士将采集的辽宁热河鲎虫化石、云南保山箭石、腕足类等多种多件珍贵古生物标本无偿捐赠给陕西自然博物馆,为丰富馆藏、推动科普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了解,此次捐赠的标本涵盖多个地质年代和生物门类。其中,辽宁热河鲎虫化石来自中生代热河生物群,该生物群以保存精美软躯体化石闻名,云南保山箭石化石则属于头足类生物,其壳体形态和结构为探讨古海洋环境及生物演化提供了关键实证,腕足类和三叶虫化石作为古生代海洋底栖生物的代表,对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演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标本填补了博物馆收藏空白,进一步完善了古生物化石序列的完整性。
博物馆工作人员接收捐赠标本
田女士捐赠化石标本
近年来,陕西自然博物馆通过社会捐赠、科学发掘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馆藏,这批化石标本,不仅为博物馆新增了极具科研和展示价值的实物资料,更将为后续的科普展览、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素材。“这些化石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了解地球历史的‘钥匙’。希望它们能在博物馆里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人感受到自然科学的魅力。”
此次捐赠活动是陕西自然博物馆近年来推动“开门办馆”的又一缩影。通过广泛接纳社会捐赠,博物馆持续充实馆藏资源,构建起更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传播体系。随着这批新标本的加入,博物馆将进一步发挥科普教育主阵地作用,通过多样化的展览和活动,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认识自然、尊重自然规律,为守护地球记忆、传承科学精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