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大陆的气候和地理条件,形成了一条典型的针阔混交林带,这里生活的物种比单一林带要丰富许多。本期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马鹿吧!
马鹿的形态特征与分布
马鹿(学名:Cervus canadensis):是鹿科、鹿属的哺乳动物,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8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 体长1.8米左右,肩高约1.1-1.3米,成年雄性体重约200千克,雌性约150千克。
由于产地不同,马鹿的形态也有一些差异。一般来说,它们的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马鹿的角很大,只有雄性才有,而且体重越大的个体,角也越大,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角最初生长时,外表覆盖着一层绒质,由自身的血液供应给神经,一旦长大,角就会变硬,绒质就会脱落。当繁殖季节结束时,雄性会蜕去鹿角,来年会长出一个新的鹿角。马鹿夏天毛短,没有绒毛;通体呈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冬毛厚密,有绒毛,毛色灰棕。臀斑较大,呈褐色、黄赭色或白色。
马鹿分布于中国、不丹、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及西南等地。
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的马鹿
雄鹿
雌鹿
马鹿的生活习性
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可以在针叶林、沼泽、空地、白杨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林中生活,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它们以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为食,喜舔食盐碱。马鹿存在于广泛的海拔高度,通常从海平面到3000米都有它们的身影,也可能出现于更高的海拔高度,在中国发现高达5000米。
马鹿是一种反刍动物,有四腔胃,以草、植物、树叶和树皮为食。在夏季,马鹿几乎不断进食,每天消耗4-7千克的植物。它们在夏季以草、莎草和杂草为食,冬季以木本植物,如雪松、冬青等为食。
马鹿的天敌和迁徙
马鹿在自然界里的天敌有熊、豹、豺、狼、猞猁等猛兽,但由于性情机警,奔跑迅速,听觉和嗅觉灵敏,而且体大力强,又有巨角作为武器,所以它们也能与捕食者进行搏斗,而并不是束手就擒。
像许多鹿种一样,尤其是山区的马鹿,随着不同季节和地理条件的不同而经常变换生活环境,选择生境的各种要素中,隐蔽条件、水源和食物的丰富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它们在春季迁徙到海拔较高的地区,随着雪的消退,而在秋季则相反。
文化意义
在森林、草原文明时代,马鹿代表着祥瑞、权利和力量,被苏格兰当地的部落作为图腾和王权的象征,威士忌爱好者一定对比较熟悉马鹿,因为它是苏格兰威士忌的“形象代言人”,以此代表苏格兰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对苏格兰人民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