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叠纪的巨人——板龙

拉丁文名: Plateosaurus
生存年代: 2亿1千万年前,晚三叠世
体 长: 6-8米
体 重: 约5吨
恐龙食物: 各类植物
化石产地: 法国、瑞士和德国境内
恐龙种类: 蜥臀目
一提到恐龙,人们眼前浮现的一般都是庞大的史前动物形象,其实,就像上一期我们的主角始盗龙一样,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恐龙体型并不大,也就和现代的野猪差不多。直到大约2.1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一种叫做板龙的恐龙出现在地球上,恐龙才成为真正的大型动物。成年板龙身长6-8米,虽然比起后来出现的一些几十米长的恐龙是小巫见大巫,但板龙却是恐龙的体型大型化的先锋。
板龙的发现与分布
在1834年,物理学家约翰·腓特烈·恩格尔哈特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Heroldsberg发现了一些脊椎与腿部骨头。三年后,德国古生物学家汪迈尔根据这些化石建立了新属——板龙,模式种是恩氏板龙(P.engelhardti)。属名在希腊文的意思是“表面平坦的蜥蜴”,意思是它们具有“平坦的骨头”。
板龙是欧洲发现的最常见的恐龙之一,已在欧洲西部超过50个三叠纪砂岩层发现了它们的化石,这些板龙的化石主要属于长头板龙,分布在德国南部、法国、瑞士、以及格陵兰等地;而恩氏板龙仅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州。

板龙骨架
特殊的消化方式板龙的尺寸堪比现代的一辆公交车,虽然8米的体长在目前已经发现的恐龙中并不算很大,但是在三叠纪中期的时候出现的植食性动物中,最大的也就一只猪的大小,和板龙整整相差3-5米。板龙的小型、叶状牙齿显示它们为草食性恐龙,以高大植被为食,例如针叶树与苏铁。然而板龙的牙齿和上下颌的结构显示它们不大适合于咀嚼。据科学家们推测,板龙很可能会吞下各种石头,储存在胃中,像一台碾磨机那样滚动研磨,把食物碾成糊状,来帮助自己消化。

板龙属于三叠纪时期最大的恐龙,因此和其他大型恐龙一样,体温升高时板龙们会非常难以散热,所以它们有非常独特的迁徙习性。
在旱季来临的时候,板龙就会因缺少食物感到难受,这时,板龙大多会群体向海边进行迁徙,它们需克服重重困难,跨越沙漠,最终到达海边。但也有不少板龙在迁徙中群体迷路,从而没能走出沙漠,发生集体灭亡的惨事。

板龙虽然属于蜥脚类恐龙,但是它的四肢并不是长短相同的圆柱形大象脚,它们的前肢比后肢短许多,非常类似于兽脚亚目恐龙的指爪状,这种结构限制了它们只能以后腿行走移动,而前肢可能用来进食时降低树枝、抓取食物或用来防御。

你知道吗?我国根据出土的化石进行复原的禄丰龙长得酷似板龙。
在1938年的一天,中国的恐龙之父杨钟健就在我国的云南省禄丰县进行了考察,最终挖掘出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许氏禄丰龙”,板龙与禄丰龙同属于板龙类恐龙,它们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可谓是板龙在亚洲唯一的兄弟了。

禄丰龙
在三叠纪的下一个时期——侏罗纪,恐龙将真正迎来大发展并进一步获得更大的体型,成为人们印象中的巨型霸主,就请各位跟随我们继续领略这些庞然大物的风采吧!
上一篇:《侏罗纪公园》主角恐龙——双冠龙
下一篇:恐龙的鼻祖——始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