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时代”——中生代之三叠纪

恐龙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三叠纪,消失于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即白垩纪末期,横跨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支配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是中生代当之无愧的主角,所以中生代又称为“恐龙的时代”。
在三叠纪时期,整个地球的气候和地质构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相比于古生代,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在阳光普照的温暖海域中,各类海洋生物走出了二叠纪末期大灭绝的阴霾,那里不仅栖息着新一代的珊瑚虫,还生活着千姿百态的硬骨鱼类。而爬行动物则统治着盘古大陆,主要分为槽齿类、恐龙类和似哺乳类三大类。直到三叠纪中期,出现了一群大家耳熟能详,尤其深得青少年朋友们喜爱的生物——恐龙。那么,作为最早一批出现的恐龙,三叠纪的恐龙都有哪些明星们呢?
始盗龙
在已发现的诸多恐龙中,始盗龙是最原始的一种。1993年,始盗龙发现于阿根廷西北部一处极其荒芜的不毛之地——伊斯巨拉斯托盆地的三叠纪地层中。
早期恐龙的体积一般较小。始盗龙生存于2.3亿年前至2.25亿年前的南美洲,长约1米,重约11千克,前肢较短,后肢粗壮,一般两足行走,有时手脚并用。它们是杂食动物,前牙呈树叶状,类似于植食性恐龙,后牙呈锯齿形,像锋利的餐刀。

板龙生存于约2.1亿年前,是出现在地球上的第一种巨型植食性恐龙。在板龙出现以前,最大的植食性动物的身材也就像一头猪那样大,而板龙要大得多,它的身体有一辆公共汽车那么大。

埃雷拉龙是一种奔跑速度相当快的肉食性恐龙,大约生活在2.3亿年以前,是最古老的恐龙之一。它们有锐利的牙齿、巨大的爪和强有力的后肢。体长约5米,体重约180公斤,以其他小型爬行动物为食。埃雷拉龙的骨骼细而轻巧,这使它成为敏捷的猎手。

又名虚形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肉食性恐龙。腔骨龙非常纤细,是一种善于奔跑的动物。它们的头部长而狭窄,锐利的锯齿状牙齿显示它们为肉食性,可能以小型、类似蜥蜴的动物为食。

海生爬行类在三叠纪首次出现,鱼龙是最显著的水生爬行类,属于鱼龙次亚纲,鱼龙目,身体如海豚一般,没有脖子、流线型,具有划桨和鱼一样的尾巴。它们起源于早三叠世,出现要比恐龙稍早些。而恐龙属于双孔亚纲,所以鱼龙不是恐龙。


上一篇:“恐龙的时代”——中生代之白垩纪
下一篇:记录生命的奇石——珊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