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500万年前中生代末期的白垩纪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地球上超过75%的物种灭绝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支配地球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的恐龙也在这次灭绝事件中神秘的消失了。相比三叠纪的C位出道,侏罗纪的大放异彩,恐龙在白垩纪则是从极其繁盛到悲情落幕,充满了不甘和无奈,黯然退出自然历史的舞台。
一直以来,古生物学家们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恐龙的灭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致使恐龙灭绝;也有人认为,是火山爆发使恐龙灭绝;当然还有气候变化假说、大陆漂移假说、地磁倒转假说、蛋壳变厚假说、太阳耀斑假说等,但目前没有一种假说得到确认。
白垩纪时期地球环境出现的巨大转变可能是上述一种或几种外力同时作用的结果,无论哪种理论,似乎都无法真实还原生命历史的真相,我们只能从尘埃斑驳的化石遗迹中追寻恐龙的存在、恐龙的繁盛及衰落。
禽龙
1822年,英国医生曼特尔在英格兰采集到禽龙化石,拉开了恐龙科学研究的序幕。1841年,英国解剖学家欧文创造了“恐龙”这一科学词语,将它归入爬行类。
禽龙脚趾、尾椎、环椎等
禽龙头骨
中国第一具较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将之定名为“许氏禄丰龙”。许氏禄丰龙不仅是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骨架,而且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只恐龙。
陕西秦岭地区恐龙化石也很丰富,主要是白垩纪时期的,现已发现的种类包括洛南秦岭龙、牛膀沟山阳龙、巨型山东龙(相似种)等。
人们对恐龙的认知主要是通过研究恐龙化石来进行的,恐龙化石包括实体化石(恐龙骨架、牙齿和恐龙蛋化石等)和遗迹化石(恐龙脚印等)。这些化石证明了恐龙的存在,同时也提供了有关恐龙活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证据。
恐龙化石中恐龙蛋是一类特殊的存在,恐龙是卵生动物,所以恐龙蛋化石对于探索恐龙的分类及其繁殖行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恐龙蛋化石最早发现于1859年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据研究,恐龙蛋化石的形态有圆形、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和橄榄形等。恐龙蛋化石的大小悬殊,小的与鸭蛋差不多,直径不足10厘米;大的长径超过50厘米。蛋壳的外表面光滑或具点线饰纹。
2018年,我馆研究人员依托秦岭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采集和修复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脚印化石、恐龙蛋化石100多件。其中在商丹盆地采集的椭圆形恐龙蛋样本属于晚白垩世恐龙蛋新类型——商丹重壁蛋,为秦岭东段的恐龙遗迹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恐龙蛋化石
01
02
03
恐龙的秘密还要继续等待科学家们发现更多的证据去揭示,但不可否认的是,第五次物种大灭绝造成了非鸟类恐龙、翼龙和蛇颈龙的灭绝,被列为有史以来影响地球生态格局的重大灾难之一。恐龙的灭绝为哺乳动物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自白垩纪之后,地球便进入了哺乳动物的新时代,它们兴起迅速,分布广泛,成为了地球上的优势物种,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