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道,因依汉使槎。”(唐代元稹);“西域移根至,南方酿酒来”(梁元帝《咏石榴》)的诗句,据西晋张华在《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话说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经过安石国,利用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救活了当时正遭大旱的庄稼,包括石榴树,离开的时候他把石榴种子作为纪念品带回了长安。
引种初期,在帝都长安上林苑和骊山的温泉宫内种植了数十株,这就是最早的临潼石榴。唐代临潼石榴的栽培进入全盛时期,曾出现“榴花遍近郊,城郊栽石榴”的盛况,现在临潼石榴在骊山北麓成规模栽种,名居中国五大名榴之冠,1986年石榴花被评选为西安市市花,可见临潼石榴在陕西的地位。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已经知道了石榴是丝绸之路的“舶来品”,原产于伊朗、阿富汗一带,引种至我国迄今约有2000年历史,属于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在热带则是常绿树;树高可达5-7米,一般3-4米,但矮生石榴则只有1米左右;树皮呈灰褐色,表面有瘤状凸起,树干多喜左方扭转;花期5-6月,果期9-10月;两性花,根据子房是否发达分为筒状花和钟状花,钟状花的子房发达利于受精结果,筒状花往往开花后凋落。雄蕊多数,雌蕊具一个花柱,长度超过雄蕊,心皮4-8,子房下位。石榴的果实为浆果,子房成熟后膨胀变大形成,萼筒与子房连生形成果皮,果皮内一般形成6个子室(子室的个数与心皮数一致),以隔膜隔开,子室内多籽粒,我们食用的部分就是子室内种子的肉质外种皮,呈鲜红、淡红或白色。现在的软籽石榴指的是内种皮退化变软易于吞嚼;还有的栽培变种石榴根据花的颜色及是否重瓣等分为重瓣白花石榴、月季石榴等,这些变种主要是供于观赏。
石榴的果皮含有苹果酸、鞣质、生物碱等成分,可入药,称石榴皮,味酸涩,性温,有抑菌收敛和涩肠固泻等功能;根皮可驱绦虫和蛔虫;树皮、根皮和果皮均含多量鞣质(约20%-30%),可提制栲胶。
石榴不仅味道甘美、营养丰富,还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据悉唐代十分盛行结婚赠石榴的礼仪。石榴花中火红的偏多,石榴籽也是红似玛瑙,所以给人印象石榴是火红的,南北朝时期女子染红裙子的颜料也是从石榴花中提取的,所以也把红裙称为“石榴裙”,从而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说法。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带回来了石榴种子,还带回来核桃、蚕豆、芝麻、香菜、胡萝卜、黄瓜以及葡萄(欧亚种)等,他的壮举不仅加强了中原与西域诸国的经济文化生活交流,而且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现代我们为这条享誉全球的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意义——发展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各国的经贸合作、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一起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